系统化+智能化:打赢“垃圾攻坚战”
发布时间:2019-07-03 00:05来源: 网络整理哈尔滨作为全国4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离“2020年实现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的倒计时越来越近了。
如何做好垃圾分类管理,以推动哈尔滨市及我省绿色发展?《北方时报》6月11日起推出《垃圾分类管理系列报道》之后,政协委员及民主党派人士纷纷就垃圾分类管理谏良言、献良策。
上海力争:把垃圾分类新时尚演绎得更加精彩
“2000年时我国就确立了垃圾分类管理的8个试点城市。上海是其中之一,从整体上来看,19年过去了,垃圾分类问题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贯彻。”
九三学社社员、哈尔滨铁路科研所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秦广龙多年来一直倡导垃圾分类管理。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垃圾分类管理势在必行,上海将率先垂范,为全国垃圾分类管理带个好头。”
早在2004年我国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垃圾制造大国。有报告显示,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年产量为4亿吨左右,并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递增。
一直以来,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方法是以填埋和焚烧为主。然而,在城市和城镇化建设中可填埋的地方越来越少;而采用焚烧的方式,则会造成二噁英污染。因此,“垃圾围城”现象越来越烈。
“垃圾分类关系社会的文明程度。上海作为民众高素质的大都市,垃圾分类的实施结果,可能决定了中国这场垃圾攻坚战会打多久。”秦广龙分析说。
借鉴国外经验:建立智能化垃圾分类管理系统
在我省“垃圾围城”的现象也在显现。由于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激增,城市生活垃圾也急剧增多。尽管我省做了多方努力,但城市垃圾处理能力还是无法相应跟上。因此,当前哈尔滨市能够作为全国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正是民心所盼。
根据哈尔滨市相关部署,9月底前,全市城市区136个街道办事处的试点居民小区将全部完成垃圾分类任务;10月底前,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向全市拓展延伸。“垃圾分类”越来越浓重地走进哈尔滨市民的生活中。
看到《北方时报》推出的《垃圾分类管理的系列报道》后,任过三届省政协委员的东北农业大学教授戚国强为记者发来一段瑞士清理垃圾的视频。视频显示:在瑞士几个星期才清理一次垃圾,这主要是归功于隐型垃圾桶,垃圾被进行简单分类后,通过地下密封容器储存、控制等智能化的垃圾处理系统最后完成环保处理和资源利用。
戚国强对记者说:“瑞士对垃圾进行封闭式管理,并建立智能化的垃圾处理系统,在哈尔滨智慧城市建设中,我们也希望能够建立起智能化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谈起当前哈市实施的垃圾分类的举措,戚国强感叹道:“垃圾分类管理最棘手的难题就是源头,做的最好的国家就是日本。”
据戚国强介绍,日本对垃圾处理的原则是: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方法则是:建筑垃圾造风景,白色垃圾和厨余垃圾焚烧发电;减量垃圾的举措是严格简约包装,净菜上市,严格监管;用经济手段解决白色污染:生产塑料袋、瓶、方便盒、电池等从源头收取污染税,并专款专用用于垃圾回收和资源化处理。
综合施策:提升城市垃圾处理能力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哈市内的大部分街道和居民小区内,还是只设有原来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垃圾箱。
“我们这,什么时候也能设立4种垃圾分类箱呢?”家住哈尔滨群力家园的王先生针对当前倡导的垃圾分类管理举双手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