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布新局落新子拓宽AI人才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0-07-21 08:28来源: 网络整理在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面前,兴奋与担忧并存——这不仅是普通人的“心态”,即便是专业人员,也纷纷陷入思考。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的青年教授张娅今年在参加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替众多“后浪”发问,让人印象深刻:随着技术快速发展,有朝一日AI可以自己制造AI——当这一临界点到来时,是否连AI的专门从业人员也会“失业”?
微软全球前执行副总裁沈向洋认为,人们对AI的“恐慌”,或许与历史上历次工业革命到来时大众的担忧没有本质不同。但历史也证明,技术革命带来的是产业迭代,随之而来的是更多新业态和新岗位。沈向洋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岗位被AI替代时,随之诞生了对人工智能训练师的大量需求。这一新职业的基本工作内容是,通过大数据“训练”AI,从而使AI能变得“更聪明”。现在,这已是不少AI企业的必需岗位。◆下转第三版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小康说,人工智能至今仍然停留在感知阶段,但进入认知阶段后,人工智能与人类的互动将会诞生更多就业的想象空间。“面对不确定性,人的处理能力远超AI。即便临界点到来,也永远会有更具创造力的人走在前面。”
陈杰也持类似观点。从狭义上讲,随着AI的发展,一部分简单、重复性的人力劳动确有可能被机器取代。但另一方面,伴随着各种应用场景的开启,技术发展会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也必然会开辟更多新职业和新岗位。今年参加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时,陈杰就和同行们分享了一幅未来感十足的图景:机器人和人肩并肩,在街道上散步。由于不同服务对象需求不一,他的预判是:未来,或将出现一大批人与机器和谐共生的新岗位。
下好先手棋,大学果断迈出“进击的步伐”
在不少学者看来,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与其说是画上了一个句点,不如说是开启了一个新的起点:学界对于一些AI热点问题的新思考,将大力拓展AI人才培养的赛道。
在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已有数百名具有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交叉应用能力的博士生在这里开展科研。
在上海交通大学,过去半年来,朝着AI进击的速度,用“惊人”两字形容并不为过。2019年底,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数学基础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杨小康介绍,半年多前布下的这一“新子”,旨在依托自然科学研究院和数学科学学院,开展若干人工智能前沿科学问题研究。短短7个月后,学校在顶层设计上又有大动作,新成立了包括人工智能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在内的11个研究中心。11个中心,每个都代表着学校对AI不同维度发展的思考,并将开启全方位的探索。以人工智能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为例,该中心成立后,将把人工智能领域的智识资源引入法学领域,在社会治理模式和法学研究范式的革新方面进行探索。
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