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赵济安:如何看待AI与智能建筑的结合
发布时间:2020-07-17 16:22来源: 网络整理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安防行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智能建筑亦是如此。但在技术的融合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新的问题,真正意义上的AI与智能建筑的融合是怎样的,正确的导向又是如何的,a&s本次邀请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赵济安共同进行探讨。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赵济安
安防知识网:在2016年,您提到AI与IB的握手,请问现状发展如预期吗?
赵济安:AI+IB概念的提出是基于现状的发展与提升,是可循、是可行、可做、可推、可用的。这与智能安防推行的新技术一样,不能凭空而谈,最重要的是有落地的基础。在技术变革的阶段,很多人难免会根据自己的臆想提出的一些理念,但过于超脱实际。因此在2016年,我提出了AI+IB的提法,这几年也将这个理论再进一步理顺。
无论是新基建还是人工智能,行业从业人员都应该去认识和迎接。但从国内发展而言,不仅仅是对商机的把握,更需要将契机转换成行业持续的动力。因此我提出的这套理论也是立足实际推进的思想,并形成成熟的方法论,从底层技术上升至整体的构造与工程实际,对产品的研发也会形成较好的引导。
安防知识网:智能建筑在国外相对成熟,国内发展您认为现状如何?有哪些需要突破的点?
赵济安:国外的发达国家的特点,一是在智能建筑的应用上相对务实,二是以具体落地场景为基础,推动产品创新,三是对新技术的融入顺其自然,在国内,导向目前尚处于初级状态,导致出现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臆想”状况,这里面也有部分因素是国内商业市场发展太快,实际应用没有跟上,如基础理论、基础科技等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现在许多厂商虽然都很努力,因为他们自身的局限对后续发展很迷茫,由此在智能建筑领域中处于较被动,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强化自身。
安防知识网:当下用户对于智能建筑的需求能被满足吗?
赵济安:围绕着用户的需求,国内厂商有不同的做法。我偏向于从实际需求、实际应用、实际发展为导向,但是也有不少人以超前的思维、集成的思维来导向。以智慧建筑为例,AI加上IB上升至新IB(智慧建筑),在这个过程中,AI作为IB的新应用场景敷贴于建筑表现层,以提升整个建筑的新智慧。同样对智慧建筑安防而言,人工智能也将被作为一个个性化高性能应用层被安防工程所采纳,嵌入到安防工程的应用环境中去,从而对整个安防工程进行智级新提升。
整个行业必然需要新科技的拉动,但首先应结合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帮助行业发展。以安防为例,安全防范是信息化安全管理及服务,将其视为以基础信息技术方式融入智能建筑,如此实现更完善的整体功能。如果一些概念脱离实际而超前,是无法兑现的,应用层与管理层要尽可能趋向一致化。
安防知识网:AI在智能建筑全面爆发的契机会是什么?
赵济安:AI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应用,例如智能计算、物联网等随着基础科技、应用认识、应用层转化等发展正在良性发展,从客观角度上将,在技术应用领域需把握好现代科技的节拍,通过技术推动才能更好引导行业。
编后语:
本篇对话仅仅是序言,为了进一步阐述清楚AI与智能建筑的结合以及智能建筑未来的趋势,赵济安老师精心准备了一系列智能建筑饕餮盛宴,如智慧建筑工程技术探析、智慧建筑工程标准化设计等专题研究,后期也将在安防知识网进行分享,敬请关注。
附赵济安老师补充:
围绕近期“以智提质—新科技赋能当代建筑跃入新蓝海”系列专题交流研讨直播同时与行业同仁“微信群”的互动研讨,很受启发,由此把相关收获向大家推荐;
1. 必然性
研究“智慧建筑”不是空穴来风,是新科技聚合和综合应用的必然呈现,必然正视;
2. 基础点
智慧是基础“IB”(当然需对原IB全面升级并认定后)之上的衍生的新应用表现面,是我们直接客户所期待的,其中关键点,不能脱节提升后的新“IB”;
3. 持续性
对实现人们需要“智慧功效”而言,其他一切都是载体或实现过程,包括新科技本身,是被为我所用。智能设施更新换代是永久的,应用软件版本升级是永恒的,因为昨天永远是今天的过去时,包括一切认识和概念在持续换新中;
4. 跨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