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新闻 > 新疆新闻 >

一年充值20余万元健身,中途退款太难!

发布时间:2023-11-20 17:20来源: 未知

健身效果不理想

健身教练离职

消费者提出终止合同

但剩余的13.77万元课时费

健身馆只同意退还8.3万元

……

当地派出所介入调查调解后

双方未达成调解协议

消费者向《中国消费者报》及

重庆市渝北区消费者保护委员会投诉

1年充值20余万元

健身效果不理想

刘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2022年2月28日,她来到重庆海派健身馆(鲁能店)与重庆海派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海派公司)签署《私教课程购买协议》,支付课时费1.31万元 ,购买了“普拉提”“拉伸”两种健身课程。此后,私人教练又向她推销“力量”健身课程,随后又以需要多种课程配合、需要增加课程数量、业绩达标需要帮忙等理由,要她多次购买健身课程。

截至今年2月28日,刘女士先后15次在海派健身馆(鲁能店)充值20.132万元。其中大部分款项通过支付宝转到重庆海派公司账户,另有1.974万元通过微信或支付宝转给了私人教练,教练向刘女士提供了将收到的款项转交给公司的截图。相关合同分为纸质版和电子版。纸质版合同由刘女士先签字盖手印,电子版合同则是刘女士在手机上签字确认。

起初,海派健身馆为刘女士安排了两位私人教练,今年1月其中一位教练离职。更换教练后,刘女士感觉康复健身的效果不理想 ,便于7月1日提出终止合同,当时还剩余课时费13.77万元。刘女士认为按合同约定扣除剩余课时费20%的手续费后,健身馆应退还她11.016万元。她表示愿作让步,承担30%的手续费,即退还她9.6万元,但健身馆只同意退还8.3万元。

部分合同缺失

有款项记在他人名下

与健身房协商退费过程中,刘女士提交了所有支付凭证及私人教练将款项转交给公司的截图。重庆海派公司不认可刘女士通过私教转交的1.974万元费用,随后刘女士发现有一笔1.926万元的费用登记在其他会员的名下。

在沟通过程中,刘女士还发现,在重庆海派公司的系统里,她有4份合同显示未签约。刘女士于11月到海派健身馆维权,要求对方出示系统显示未签字的合同,门店负责人只提供出来2份。

11月9日上午,海派健身馆店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双方争议的金额差异是1万多元,但达成协议的难度较大。记者了解到,辖区派出所民警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并建议海派健身馆退还刘女士9万元,但双方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重庆海派公司行政总监告诉记者,刘女士在门店维权时,有些过激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只有通过司法程序来解决纠纷。

消委会建议消费者

通过诉讼方式进行维权

渝北区消委会工作人员杨良泉告诉记者,由于公安机关已介入此案,双方当事人也无进一步协商的意愿和基础,消委会建议消费者通过诉讼方式进行维权,消委会愿意提供协助。

重庆公孝律师事务所律师徐斌表示,消费者起初办理健身卡、签署私教合同的主要目的在于进行康复锻炼。健身教练更换后,已达不到康复健身的效果,达不到订立合同的最终目的。本案合同第十条第二款约定“会员已购买的课程,不提供转课、退课服务,如遇特殊情况,则按剩余课程转出(会员信息更改),须支付课程剩余价值的20%作为手续费用”,因此双方应按照该约定来确定解除合同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消费者愿意在此基础上多承担10%的手续费,是协商诚意的表现。若任何一方认为该金额过高或过低,可以结合实际损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调整。

杨良泉表示,健身服务产生纠纷的原因主要是合同条款不公平、虚假宣传、私人教练离职、健身效果欠佳、诱导会员大额充值、关门跑路等。因此提示消费者在办理健身卡时要仔细阅读合同相关条款,确认与工作人员宣传承诺相一致后再签字 。保存好付款凭证,索要发票收据,以便发生消费争议时,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时,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