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新闻 > 新疆新闻 >

听东盟“村官”讲述在华学扶贫:“很羡慕”中

发布时间:2019-05-29 19:43来源: 网络整理

  【环球时报赴云南特派记者  谢文婷】从踏上云南河边村土地的那一刻起,宾威农便试图找寻一个答案,一个可以给柬埔寨村庄带来改变的答案。对于这位来自柬埔寨农村发展部农村经济办公室的副主任来说,中国的乡村治理和脱贫经验对柬埔寨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没有人希望生活在贫困里,减贫也是柬埔寨政府的重要战略之一。我们很感谢中国政府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的帮助。”宾威农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宾威农此行是参加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和中国农业大学共同举办的第8届东盟+3村官交流项目。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40多位来自东盟国家和中国的官员在一起分享了各自的减贫工作经验。与西方相比,中国的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处理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经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村民高昂的工作热情让柬埔寨官员“很羡慕”

  位于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的勐腊县河边村是一个传统瑶族村寨。在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看来,这里与一些东盟国家乡村发展的情况相近,是驻村学习的理想之处。只有59户人家的河边村曾经是典型的边境少数民族山区深度贫困村寨。2015年1月,一支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扶贫队驻扎到该村,通过打造新业态、建设成为国际会议举办地等方式,让全村农户在2017年摆脱贫困。一名村民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家里开了一间植入“瑶族妈妈”概念的客房,每年通过接待游客能够获得1万多元收入。

  在河边村里,来自中国的村官、学者结合实例,向东盟代表介绍中方在减贫方面做的具体工作,以及面临的农村发展滞后、农村内部发展不平衡等挑战,东盟国家也会派出代表分享他们的经验。多名与会代表对记者说,他们对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很有兴趣。除了分享与讨论会,参加活动的嘉宾还深入河边村同当地村民交流,看他们展示纺织技艺、制作糍粑,品尝特色茶品,一起举行晚宴。

  宾威农说,大约10年前,柬埔寨曾采取日本“一个村子,一个产品”的发展模式,集中村里的力量发展优势产品,从而带动经济发展。后来又学习韩国的“新村运动”,但效果都不令人满意。“现在政府正积极学习并运用中国的政策,我们同时希望共建‘一带一路’能更好地帮助柬埔寨发展。”宾威农说。

  对于河边村内干净整洁的环境和村民高昂的工作热情,宾威农表示很羡慕。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他工作的柬埔寨村庄里,村民普遍比较散漫,也“不愿意改变”,并且常常执着于眼前的经济收益。过去,曾有非政府组织帮村民买牛,希望他们通过养牛提高收入。但后来发现,村民会偷偷把牛卖了,以换取短期利益。还有一些贫困的村民甚至会出售自己的土地。当地政府希望帮他们发展农业生产时,却发现他们已经无地可种。这次考察回国后,宾威农计划用更多时间去教育农民,让他们的思想从根本上得到一些改变。“我常常对村民感到失望,但是我从未放弃希望。”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不同国家参考不同阶段的中国经验

  对于来自老挝农林部农村发展与合作司的马里尼来说,交流活动中最让她感兴趣的是,中国专家提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重新分配土地给穷人的历史。马里尼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土地问题是老挝目前面临的十分具挑战性的难题。一些当地村民声称自己拥有土地所有权,尽管这并没有严格的法律依据。政府因此没有办法合理规划土地。马里尼说,中国的土地政策给了她“一些启发”。她还表示,老挝很多贫困人口同样住在偏远地区或山区,因此她这次在云南了解的一些政策和方法是老挝可以“直接借鉴”的。

  宾威农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农民可以得到来自政府强有力的支持,这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另外,柬埔寨也需要学习如何创造更好的自然环境。宾威农走访过中国很多地方,他注意到中国的植被覆盖率很高。在一些不适宜发展农业的地方,村民通过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他认为,柬埔寨一些因气候条件不适合农业耕作的地方可以借鉴中国的绿色发展模式。

  “不同东盟国家参考的中国发展经验有所不同。”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老挝与缅甸还没有进入工业化时代,目前处于通过农业发展来减贫的阶段,因此中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验比较适合它们。对于越南、柬埔寨,中国后来刚步入工业化时期的经验比较值得它们参考。现在的中国则对马来西亚的借鉴意义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