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新闻 > 新疆新闻 >

谁是智慧民航的建设者?

发布时间:2019-05-29 02:42来源: 网络整理

index (2)

中国航空报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已至,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为最快捷高效的交通运输方式,航空运输的形态、模式和格局正在被新技术全方位重塑,智慧引领着民航发展未来。

确保航空安全、提升旅客出行体验,是智慧民航建设的核心。谁来建设智慧民航?在第十届中国民航发展论坛上,参会嘉宾围绕“谁是智慧民航的建设者”展开了深入讨论:随着民航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智慧民航的建设不只是民航系统的“单打独斗”,其整体设计和支持同样离不开全社会的协同配合、共同参与。

不断提升民航运行效率

民航是一个专业复杂的运行系统,各链条运行牵一发而动全身:飞机运行、机场管理和空中交通指挥,都会对航班正常运行和旅客出行产生直接影响。推进“智慧航企”“智慧机场”“智慧空管”建设,都将促进民航运行效率提升。

作为航空市场的主体,“智慧航企”将直面旅客出行的问题和痛点,优化出行环节、提升出行体验。东航股份副总经理冯德华说,东航用“一张脸”——人脸识别实现旅客从候机楼迅速到达登记口,减少旅客值机与安检等待时间;用“一张牌”——RFID射频技术全程跟踪行李,让行李在透明中运输,让旅客更放心。

“智慧机场”则首先要融入“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实现从“城市机场”到“机场城市”;对机场本身的规划、设计和运行要更多采用新技术。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贾锐军介绍,上海机场将全面推广建设基于智能分析的全感知、可视化、主动防御的安全体系,基于物联网的全自动协同化和高效率的运行体系,基于大数据的全自助、流体验和无感知的服务体系,使机场更加安全、便捷、人性化。

高效运行的空中管理系统是智慧民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航局空管局局长车进军介绍,当前民航空管系统在着力推进TBO(四维航迹管制)技术,推进管制指挥的时间精度将由过去的分钟级别提高到10秒级别;其他还包括数据链技术、ADS-B(广播式自动监视)技术、GBAS系统和PBN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飞行安全和航班正常水平提升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行业内的协同配合,是提升民航运行效率的关键。2018年,全国旅客吞吐量在3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完成A-CDM系统建设,以提高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等部门之间信息及时有效共享,及时决策;同年,全国民航的航班正常率达到80.13%,创9年来新高。新疆机场集团董事长张军表示,乌鲁木齐机场建立了以运行管理委员会为平台的运控决策系统,在协调联动、信息共享方面作用明显,机场运行更加顺畅,航班正常性明显提升。

打破壁垒构建顺畅链条

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产业,民航发展同样离不开其他行业、部门的支持。以一座国际机场为例,需要边检、海关、公安等多部门入驻;同时,机场愈发成为综合交通枢纽,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连接配合也越来越多。多部门、长链条,必然有边界、有壁垒,而旅客在智慧时代的出行,需要更丝滑、更顺畅的体验。

“目前来看,技术、商业、政策、行政都有壁垒,但在智慧民航时代,根本壁垒是信息壁垒。”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局长蒋怀宇说,当前民航各单位运行数据仍旧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影响协同运行效果;民航与海关、边检、公安、铁路等部门需要更加系统全面的数据交互,实现信息互通共享。

更加智慧的出入境管理对促进民航国际化发展有重要作用。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管理司负责人金伟程介绍,2018年全国边防检查机关出入境人员总数达到6.53亿,其中空港出入境人次超过1.6亿,占比例将近四分之一。目前,全国已有22个空港口岸实施了外国人72小时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并在全国60多个国际机场设置了自主通关便利通道。“我们要加强与机场管理部门的合作,在机场设计之初和运营阶段加强信息共享。比如向全国机场提供外国人绿卡信息、旅客的因私护照等信息,方便在机场出入境加强精准识别、精准检查,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为旅客提供更多便利。”金伟程说。

仅在“机场”这个大范围内,多种综合交通方式的衔接也需要打破彼此间的壁垒,才能实现“无缝衔接”。如加强旅客出行信息的共享,实现“空铁联运”,为旅客提供最佳出行方案;实现交通方式无缝换乘,如被定位为“京津冀综合交通枢纽”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集合了高铁、轻轨、地铁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旅客将在从地下四层到地上三层的空间内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顺畅转换。国家铁路局总工程师严贺祥表示,铁路与民航未来应实现联程售票、安检互认、应急救援互助,这些都离不开各自数据和信息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