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桃农借力互联网 卖桃像寄信一样简单
发布时间:2020-07-03 08:39来源: 网络整理平谷新农人讲师团团长王丹(左)指导村民拍摄图片网络卖桃。马程远摄
7月,又到了平谷大桃成熟的季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峰台村桃农张淑文盘算着,早油桃已经熟了,中旬早玉(90342)桃下树,下旬大九保可以摘了。眼下正赶上疫情,外地客商进不来,他们也出不去。但张淑文并不担心,大桃还没成熟,她已收到了一些住在市区的客户发来的订单。“头一天把订单发给快递员,第二天一早把摘好的桃送过去,卖桃跟寄一封信一样简单。”
新京报记者从平谷区商务局了解到,多年来,平谷大桃销售主要通过坐等商贩上门收购,常见“货到地头死”。2017年,平谷区启动“互联网+大桃”工程,拓宽销售渠道,精品大桃实现“物有所值”。仅2019年,全区大桃电商销售3500万斤,销售额2.8亿元,促进农民增收1.23亿元。
以前坐等商贩上门 大桃“货到地头死”
今年59岁的张淑文,在邻居眼里算是“电商达人”。不少同龄人连微信都不会使,她却不仅会在朋友圈卖桃,还会发抖音、快手引流。“拍照片、拍视频、发朋友圈,都没问题。”张淑文说,现在她有200多个微信好友,大多是慕名前来买桃的客户。
张淑文一家9口人,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上有80多岁的老公公,下有外孙和孙子。她和老伴儿守着7亩桃园,平均亩产大几千斤。
平谷大桃颇有名气,是全区7万桃农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前些年卖不上好价钱,桃农销售大桃主要靠坐等商贩上门收购,经常因为市场信息不对称,缺乏销售渠道,出现商贩恶意压价、大桃“隔夜愁”、“货到地头死”等状况。
“以前一到这个季节,我们头天夜里两点多就得起来,排着队领筐、摘桃,然后把桃运到镇里的大桃市场上,坐等着大车来收桃。”张淑文回忆,车来了,多少钱人家说了算,一筐桃四十多斤,好的卖三四十块钱,不好的时候10多块钱就卖了。“起早忙一夜,能卖一百多块钱。有些桃还没人要,糟蹋了,一个收获季下来,7亩大桃能卖一万块钱左右。”
村民走进课堂 学会发朋友圈卖桃
随着电子商务兴起,2017年平谷区启动“互联网+大桃”工程,以拓宽销售渠道,促进桃农增收为总目标,让平谷大桃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当年,平谷区首次与顺丰、EMS两家物流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在13个大桃主产乡镇设立66个揽收点,为桃农电商销售大桃打通物流渠道。
张淑文还记得,当时电商培训班开班,村里的大喇叭喊人去大队听课。村民们并不认可,都忙着卖桃,觉得去听课是“瞎胡闹”。毕竟她们这一代60后的村民,“连微信都不会使。”
抱着“闲着也是闲着”的心态,张淑文去听课了。当时去上课的不过几人,全是50多岁的村民,听着老师讲“电商”,感觉就像听天书。张淑文说,老师像教幼儿园的孩子一样,手把手教他们怎么用智能手机,加好友、拍照、发朋友圈,“回家发现忘了,赶紧给老师打电话,老师电话里反复教我们怎么操作,比自家孩子还要有耐心。”
张淑文去上课,她的孩子们特别支持,专门给她买来智能手机。学会了拍照、发圈技巧,张淑文把大桃发到了朋友圈,没想到还真卖出去了。
张淑文算了一笔账,往常去市场上坐等商贩收桃,一筐桃40斤卖30-40元,通过朋友圈卖桃,一盒六七斤卖50元。盘算大桃“上网”第一年,家里大桃收入比往年多了三分之一。
尝到了甜头,张淑文有时间就去听课,在朋友圈卖桃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培训班上,来上课的村民也多了。“大会议室能坐40多人,去晚了就没座位。”
与此同时,平谷区也在进一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与顺丰合作建立物流中转中心,减少了5个中转环节,极大提高了平谷大桃物流效率;精准设立大桃公共揽收点、分拣中心扩容。除了顺丰、EMS,京东和德邦也来了,引入了竞争机制,一些快递公司还设立了先进的自动化分拣线。在大华山、前北宫、万庄子、乐政务、峨眉山等10个大桃主产村试点配备集装箱保温库,引导桃农在运输大桃前进行预冷,提高大桃保鲜时效。
去年开始,电商培训班增加了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培训内容。张淑文通过发抖音、快手引流,微信加好友,认识了城里一个小区的居民,前些日子,平谷区北寨红杏上市了,张淑文给客户寄过去一箱红杏,对方一尝味道不错,马上就来了4箱的订单。
张淑文家并不产红杏,但只要客户需要,无论是红杏还是早桃,她从其他村民手中都可以订购到。这下,她不仅是桃农,还是电商。
参与电商销售 卖桃像寄信一样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