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互联网 >

通信设备及服务行业:卫星互联网按下加速键 新赛道释放红利

发布时间:2020-06-25 09:57来源: 网络整理

  本报告导读:

      卫星互联网具有多重价值;大量资本进入,全球发展已经按下加速键;未来10 年国内低轨卫星有望达到3000-6000 颗;卫星制造及运营、地面设备终端将充分享受红利。

      摘要:

    关注卫星制造配套产业链投资机会。从产业格局看,火箭发射门槛较高,技术积累周期长,格局会比较集中,一级投资市场较为活跃;卫星制造企业多,整机环节会比较集中,能在某一些细分领域具有成本优势和技术门槛的公司将充分享受赛道红利;地面设备制造和运营服务准入门槛相对较低,需求市场多元化,容量较大,竞争也将较为激烈。推荐公司为和而泰、海格通信,受益公司为中国卫通、中国卫星、康拓红外、海能达、天银机电、亚光科技、天奥电子、华力创通等。

      应用需求、架构趋势、产业附加值、战略等方面体现卫星互联网价值。

      历史上基于空天架构的组网尝试大多发展较为曲折,目前基于低轨小卫星的卫星互联网成为焦点。首先,我们认为卫星互联网可在面向普通用户的互联网接入、特殊场景的接入、以及面向2B/2G 的物联网服务三方面有巨大潜力;其次,卫星互联网将与地面5G&光网络相互融合补充,提供更强大、更具韧性的网络能力,且是6G 网络的重要架构;另外,商业航天是未来科技竞合新赛道,卫星互联网具有较好商业模式,可支撑卫星制造、火箭发射、频谱效率、成本控制等技术不断迭代成熟,为人类深空探索助力;频率轨道资源也较为稀缺,较早开始规划部署,也对建设“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意义重大。

      资本大量融入,卫星互联网产业进入导入/成长期。目前,布局卫星互联网企业不仅有专业空间运营公司,还包括运营商、通信设备商、飞机制造商和其他领域巨头。从技术和运营水平、组网计划和进展上看,美国SpaceX 公司的Starlink 项目一枝独秀,计划完成4.2 万颗卫星系统组网,OneWeb 紧随其后。国内已经将卫星互联网列入新基建范畴,“鸿雁”、“虹云”等系统计划已具雏形,在统筹协调实现标准化后,国有和民营资本将推动产业规模部署,我们预估未来10 年国内低轨卫星系统中卫星规模有望达到3000-6000 颗的水平。

      全新赛道红利释放,产业各环节掘金千亿市场。卫星互联网产业主要分为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及终端制造、运营与服务四大环节。根据我们测算,卫星制造和发射领域在2021 年开始起量,小卫星制造产业到2025 年可超过100 亿规模;地面设备及终端领域从2023 年开始突破,到2030 年市场规模可超过300 亿;运营及服务领域预计在2023 年开始迅速增长,到2030 年可达400 多亿规模;预计到2030 年,中国卫星互联网总体市场规模可达到千亿规模。

      风险提示:国内组网规模和节奏或不及预期,各个产业环节竞争格局的不确定性,用户渗透及业务拓展或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