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互联网 >

蚂蚁金服更名背后:互联网巨头纷纷从金融走向科技意欲何为?

发布时间:2020-06-24 23:26来源: 网络整理

  编者按:淡化“金融色彩”,加深科技(000021,股吧)标签。继京东金融更名“京东数科”、百度金融更名“度小满”后,蚂蚁金服也拟变更为“蚂蚁科技”。

  6月22日,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核准,蚂蚁的全称已从“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改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一步将办理工商变更登记。

  “更名”的底层逻辑:企业转型与未来规划

  “蚂蚁金服”这一名称可回溯至2014年,起初定性为“小微金融集团”。但自今年5月起,“蚂蚁集团”便取代“蚂蚁金服”在对外公开信息中频繁出现。6月22日,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核准,蚂蚁金服正式更名。

  对于更名一事,蚂蚁金服在回应中表示:“新名称意味着我们将全面服务社会和经济数字化升级的需求,但蚂蚁还是那个蚂蚁。”

  自蚂蚁金服更名后,传统意义上的四大互联网(BATJ)巨头已有三家完成了金融元素的剔除。对此,外界有声音认为,这是企业转型发展与未来规划所趋。

  以最早实现转型的“京东数科”为例。2018年9月,京东金融更名“京东数科”,对于更名,当时京东数科给出的说法是,数字科技更能体现集团整体定位。而就在转型前,京东数科CEO陈生强也多次提到,将把原有的金融业务归金融,定位为一家服务于金融机构的科技公司。

  据了解,在转型前,京东数科在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领域进行了相关布局,伴随着能力延伸,京东数科认为单纯的金融已无法涵盖其所有业务,便将品牌升级为京东数科,而京东金融也成为了其子品牌之一。

  截止目前,改名后的京东金融,已经完成了在AI技术、AI机器人、数字营销、智能城市、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布局。据京东数科方面透漏,目前服务客户纵贯个人端、企业端、政府端,累计服务4 亿个人用户、800万线上线下小微企业、700多家各类金融机构、17, 000家创业创新公司、30余座城市的政府及其他公共服务机构。其估值也已经达到1300亿元。

  前瞻性的布局之下,京东数科和行业风向相符,在这样的背景下,蚂蚁科技也在寻求新通路。

  作为蚂蚁科技旗下的核心产品,支付宝已经不是单纯的支付工具。今年3月,支付宝宣布新目标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此外,为数字化升级,蚂蚁科技着手做了一系列准备——5月,蚂蚁科技重新整合支付宝搜索业务,首次独立为事业部;6月,蚂蚁科技又将数据库产品OceanBase独立进行公司化运作,欲将科技产品商业化。

  强化“科技标签”:行业大势所趋

  回溯时间线,互联网巨头在金融领域的布局大概在2013年,加深“科技”定位则是从2017年前后开始。据了解,互联网巨头在金融科技行业的布局一般有两种,一是面向企业,以科技赋能,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以技术手段提升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二是直接面向用户,提供金融等服务。

  对于前者来说,强化“科技标签”,加大科技投入能将互联网企业的技术、流量优势转化,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真正实现“以科技为美,为价值而生”使命;对于后者来说,虽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往往出现不少问题,且相对应的监管也正不断加强。

  去年9月,央行下发《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监管文件,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准入标准、资本规模、业务行为及经营风险实施全面、持续、穿透式监管作出具体要求。

  而像蚂蚁金服此类从事金融业务的非金融机构,且如经监管部门认定,也可能既要受到金融控股公司办法的约束,又要纳入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且蚂蚁金服一定程度上符合《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所规定的条件。有业内人士认为,其更名或与监管不无关系。

  “蚂蚁系作为金控公司五家试点单位之一,更名是大势所趋。无论从合规监管还是从自身板块估值的角度来看,整个互联网金融突出科技,淡化金融都将是一种趋势”,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表示。

  金融科技的下半场:“资管”或成关键词

  经历了爆发增长、更名转型后,金融科技已迎来下半场。有业内人士认为,金融科技步入“深水区”时,资管科技有望成为金融科技的又一个突破点。

  去年7月,京东数科CEO陈生强在行业内首次提出“金融科技下半场”的概念:进入到金融科技下半场,是指金融机构将不局限于上半场对互联网流量的追逐,而是要实现从纯线上到线上线下相融合,从弱金融到强金融的转变。“金融机构需要用金融科技的手段让强金融属性、强线下特征的业务加快数字化进程,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创造更大的价值回报”,陈生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