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扶贫 >

深度贫困县云南宁蒗扶贫见闻

发布时间:2019-05-17 19:50来源: 网络整理

  小凉山脱贫决战正酣——深度贫困县云南宁蒗扶贫见闻

  新华社昆明5月15日电 题:小凉山脱贫决战正酣——深度贫困县云南宁蒗扶贫见闻

  新华社记者字强、褚怡、王海霞

  小凉山腹地,金沙江河谷,一株株仙人掌坚韧地生长在陡峭山崖上。以前,仙人掌的果实是沿江山民充饥之物。现在,当地群众再也不用担心吃不上饭了,仙人掌已成为他们心中坚强、奋斗精神的象征。  

  被称为“小凉山”的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是深度贫困县。小凉山,山连着山,山区面积占全县98.4%。灾难、疾病、贫穷,千百年来与小凉山如影随形。有的村寨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望着金沙江却喝不上水;有的村寨水土流失严重,根本种不了农作物,人们是吃着仙人掌果实长大的。

  脱贫攻坚,决战打响!宁蒗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激发出坚强不屈的干劲。

  阿海村库枝组就是这种干劲的缩影。山高谷深、交通闭塞、产业单一,库枝组群众世世代代生活在山坡上,靠着贫瘠的土地维持生计。2014年以来,随着一系列扶贫政策落地,库枝村通往外界的道路硬化了,村民纷纷外出务工,人饮和灌溉有了水源。

  “水给村子带来了希望。”阿海村党总支书记朱海清说,今年库枝组要打造花椒、软籽石榴、烤烟种植基地。

  金棉乡龙通村,是宁蒗县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上世纪80年代以前,山里没有路,乡亲们若想到乡里买东西,就得走羊肠小道,翻越4000多米的高山,辗转十几天。

  1984年,龙通村180多户村民自发组织起来,要用手中的锄头,从悬崖峭壁间凿出一条路来。

  “太艰难了!”69岁的和作义依然记得凿石挖路的经历。当时,每家出一个劳动力,大家在农闲时节结伴上山,天不亮就开工,饿了就吃点玉米糊,稍事休整又继续挖。到了晚上,大家就住在岩洞里。

  石头太坚硬,人力不够,第一年只挖了800米。

  村民们没有放弃,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挖,直到1990年,从龙通村通往金棉乡政府所在地的驿道终于凿通,全长22公里。

  有了驿道,村民可以用马把粮食运回村里,住房从杈杈房、木楞房、茅草房变为了石棉瓦房,小孩们也终于走出大山去读书。

  2011年,随着国家“村村通”工程实施,驿道得以拓宽。2016年,这条路又拓宽到4.5米。

  现在从龙通村开车到金棉乡政府所在地仅需40分钟,村里已经有了20辆小轿车。

  宁蒗县有彝、汉、普米、傈僳等1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约83%。截至2018年年底,全县有82个贫困村,未脱贫人口6795户28447人,九成以上是少数民族。社会各界积极行动,共同帮扶宁蒗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各级各部门共184个单位6822人挂钩帮扶宁蒗县所有贫困户。

  基础配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产业开发等政策和项目都精准聚焦“脱贫摘帽”。以易地搬迁为例,目前全县已有1282户5476人进城安置,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群众。

  在宁蒗县城郊的小康家园,土红色的楼房整齐划一,542户贫困户已经入住。

  2014年至2018年,宁蒗县累计减贫51133人,贫困发生率从34.5%下降到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