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体育 > 足球新闻 >

一样的人种 日本足球的技术为什么比中国好?

发布时间:2019-08-23 10:21来源: 网络整理

  “这群日本小孩的技术真是扎实啊!”在近日第二届YICC青少年国际足球挑战杯的现场,旁边上海上港U15球员的家长如此说道。

  其实不仅仅是在青少年足球比赛中,在世界杯、欧洲五大联赛、甚至业余比赛中,日本球员的小技术,下限都非常高。

  这里牵扯到一个问题:在职业足球层面,为什么一样的训练年限、一样都是黄种人,日本球员的技术就是普遍要比中国球员好呢?

  在全程报道YICC赛事期间,我询问了多位资深人士,得到了一些启发。

  即便对阵天才云集的比利时,日本球员在技术上也不落下风。 本文图片 肆客足球

  同一套大纲,同一个标准

  S.T.FC本田圭佑足校的主教练广濑太郎认为:“早在几十年前,我们就设计了一套技术标准,队友离我多少米该怎么传,都是有明确规定的。”

  的确,在YICC赛场上,我们看日本球队的比赛都有两个感觉:日本小球员的基本功动作,几乎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无论接短传还是长传,日本球员几乎不会失误,动作相当标准。

一样的人种 日本足球的技术为什么比中国好?

  相比之下,中国小球员的姿势差异较大,在正常逼抢下停球精度普遍不高,失误率也明显更高。

  换句话说,日本球员的技术训练,是合格率较高的工业标准化流程。而现今中国球员的技术训练,则更像是手工作坊式的流程,产品参差不齐。

  日本足球的这种技术标准化,始于上世纪60年代。

  在那之前,日本教练更加注重精神层面,“只在乎是否拥有毅力与勇气完成超乎肉体极限的大运动量训练”。其代表人物就是被称为“魔鬼监督”的工藤孝一。

  直到德国传奇教练克莱默的到来,改变了这一点。

一样的人种 日本足球的技术为什么比中国好?

  日本足球教父克莱默。

  克莱默曾带领拜仁慕尼黑夺得1975年和1976年欧洲冠军杯冠军,但1960年受邀前往日本“支教”时,他还只是默默无闻的德国杜伊斯堡体育学院主任教练,但就是这位身高1米61的“球场上的拿破仑”,后来成了日本足球教父。

  克莱默创立了著名的“克莱默教义”,教义中明确规定,要建立教练员培养体制、充实教练员组织,要求教练员必须严格按照课程安排,进行定期集训,同时,确定统一教练体系,确保梯队指导一贯性。

  克莱默离开日本时提的“克莱默教义”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但是他的一位好友——岩谷俊夫继承了他的衣钵。这位技术型球员坚持在《每日新闻》上连载“足球教室”专栏,并在1967年整理成《足球的教与学》一书。

  正是这样的理论探索,再加上教练体系的打造,让日本球员有了统一的指导方向。虽然这样的标准化,很难让日本培养出如孙兴慜这样上限极高的球员,但至少能稳步前进,不断提升大多数球员的下限。

一样的人种 日本足球的技术为什么比中国好?

  这个丢球让日本人耿耿于怀。

  不断改进优化,补齐技术短板

  在2018年世界杯上,日本被比利时三球逆转,无缘八强,日本球员身材的劣势显露无疑。

  身体劣势无法短期内弥补,但对于其他短板,日本人一直在不断改进。近期,针对这场世界杯的失利,日本NHK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名为《罗斯托夫的14秒——世界杯 日本vs比利时 不为人知的故事》的49分钟纪录片,采访了那场比赛多位日本、比利时国脚,针对那粒被绝杀的丢球,进行了极其详尽的分析。

  这种不断反思、不断改进的方法论,一直是日本足球进步的核心思想。

一样的人种 日本足球的技术为什么比中国好?

  鹿岛鹿角的18号熊泽要人以6球成为本届YICC最佳射手

  1998年,在川渊三郎的推动下,日本足协成立技术委员会,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强化策略”,这个策略包括:国家队强化、青训育成与指导者养成三大部门共享情报信息,保持密切联系,促进球员强化育成和日本足球水平提升的机制。

  而日本也根据世界最新技术潮流,不断改进足球教学体系。

  2008年,瓜迪奥拉的“梦三”风靡世界,日本足球人认为这是符合日本足球未来的发展方向,便疯狂进行学习。原国奥监督反町康治和强化技术委员长原博实都是tiki-taka的忠实信徒,日本国家队也一度被称为“亚洲巴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