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体育 > 足球新闻 >

他敢和李嘉诚叫板,为改革曾裁掉2万员工,今天当了足协主席

发布时间:2019-08-23 01:35来源: 网络整理

中国太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要说这氛围最像欧美者,非大上海莫属。此地自1840年开阜以来,舳舻千里,百舸争流,码头上汗水蒸腾,外滩中十里洋场。达官显贵,贩夫走卒,共享一片天地。难免不了一些教父的传说。只是如今传说已经不在,倒是有个人奋斗的奇迹发生。

四十多年前,一个瘦高的青年工人站外滩码头上,面朝着太平洋吹来的暖风,从未想过四十年后的他就是什么样子。

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


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

码头风云

这个年轻人叫陈戌源,当时的码头,唯有破船几艘,看不到了昔日的忙碌,毕竟那是一个“红灯行绿灯停”的年代,群情激愤是常态,反倒忽略了码头本身的应有之义。

不过码头是个不缺少故事的地方,即使是文化最荒芜的年代,也依旧能有诉说这片土地的故事上演,1972年,京剧电影《海港》上映,这部由谢晋导演的作品,讲述了一群当家作主的码头工人,在火热的建设时代抓出破环航运生产阶级敌人的故事。

他敢和李嘉诚叫板,3年让上海成为世界第一,今天当了足协主席


看完电影,青年陈戌源说:“海港的激情,深深激励了我。”

17岁的他,不单单是向往着那片宁静的海港,更向往着海港以外,波涛汹涌的太平洋。

“我当时每个月39块钱,每次上船,还有2毛钱的海上补助,在当时算是高薪了。”

这片大海除了给陈戌源了生活的资本,更有一份对于工作的精明。张爱玲说,上海人适合当职业经理,因为他们公私分明,什么都井井有条。

尽管开始只是个小小的船员,但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陈迅速蹿升,凭着优美的文笔进入了港务局团委。

83年陈进入中央团校培训,那届为陈培训的老师,是以前任和现任领导人组成的豪华班底。

从团干部到行政干部,陈戌源继续攀登着职业生涯的山峰。90年代,一个伟大的老人指向了上海,浦东开放了。可当时的上海港实在无法摆上大国谈判的牌桌。为了加快赶上伟大祖国的建设速度,唯有引进外资。而当时的陈戌源恰好宝山集装箱公司的负责人,这一重担交给了他。

有梧桐树就不怕金凤凰不来,上海这宝地要招商,自然让许多外资趋之若鹜,其中的佼佼者莫过于的和记黄埔。

南巡讲话后,纵然旗下已有著名的香港和记港口,但李超人还是疯狂加码内地的港口投资。上海便是他黑框眼镜中聚焦的一个点。历经几十年商海沉浮而不倒,李超人靠得就是这敏锐的政商嗅觉。

就这样,急需资金技术的陈戌源与急需内地市场的李嘉诚天雷勾地火,谈判顺利异常,可唯独在一项内容上产生了分歧——员工待遇。

李方代表认为,上海码头工人的待遇和其他知名港口的待遇不能等同,毕竟“你们比较落后”。

曾经的外滩码头


曾经的外滩码头

超人的精明就在于此,毕竟为了留住“傲慢的资本”,当年的决策者们不会很较真儿。

可听到这话的陈戌源当即表示抗议,“我知道你们给国外其他港口是什么待遇。”

结果李代表冷冷的甩了一句:你们谈不谈,不谈我们走了!

“我情愿他拎包走人,也绝不愿意接受这种不平等的区别,但事实上到最后他们也不敢走。”陈戌源如此回忆到。

眼望着这块五花三层肉,李方代表自然知道自己机关算尽,碰上了茬子,也只能继续谈判。

“也算是初期合作阶段的一种磨合吧,为奠定今天上海港是世界第一大港有重要意义。”

最终协议达成,上海港起飞的号角,吹响了,这里面有一个音节,应该属于陈戌源。

足坛纵横

大佬中喜欢踢足球的并不多。自不必说,就连开创了足球政商模式的王健林,也只是停留在看一看的阶段。但身为国企领导的陈戌源不同,他年轻时司职边锋,为了足球牺牲了一颗门牙。但在2011年以前,陈戌源和足球的交集,或许就止步于此。

彼时,上海港还没有世界闻名,用陈戌源自己的话来说,当时的上海港与香港、鹿特丹、安特卫普无法同日而语,如果用中国职业足球体系来形容,香港、鹿特丹就是中超,而上海港连中乙都算不上。

如今的洋山港


如今的洋山港

一开始,陈戌源所在的船舶公司,只有一艘大船,没有动力,没有电力,只能靠着几个拖船把货物从苏州河运到黄浦江。

除了设施差,上海港还遇到了国企通病——人员冗余。为调整结构只能裁员,身为总裁的陈很头疼。

“18000人,这背后就是18000个家庭……”,部分被裁掉的员工还来到总部质问陈戌源。

那年春晚,黄宏喊出了“我不下岗谁下岗”的豪言,可面对没了经济来源的生活,谁都要挣扎一番,何况是有膀子力气的码头工人。

裁,得罪两万人,不裁,改革或将停滞。

不过陈戌源果断的化解了这个危机,团干部出身,做工作有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