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体育 > 足球新闻 >

大连人,你为什么离不开足球

发布时间:2019-06-05 08:28来源: 网络整理

  足球,是大连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足球,是大连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高中华

  在中国,如果要找出一座血脉里都流淌着足球的城市,那必须是大连。中国的足球特区不少,但足球城,这个称号专属于大连。足球,覆盖了大连的每条街巷,连接了大连的各色人群,融进了大连人的历史、现实和精神世界。足球,是这个城市的标志。足球,更是这个城市的图腾。

  大连一方队,正在代表大连征战中国足球超级联赛。这个赛季的目标,是力争前八。曾经八次品尝冠军荣耀的大连球迷,对这个目标肯定谈不上满意。不过,审视足球城,如果只停留在职业联赛这一个维度,那显然会陷入一叶障目的困扰。大连为中国足球做出的巨大贡献,几乎是足球圈的共识。

  比如,为各个年代各级国家队输送的国脚数量,大连一枝独秀。一度,海蛎子味才是国家队的“官方语言”。过去70年,冠以“中国”的足球队,里面一定有大连球员,甚至,他很可能是一名钳工或者工程师。

  比如,为职业联赛输送的球员数量,大连同样一骑绝尘。本赛季中超,除了上港之外,其他所有球队都至少有一名大连籍球员。因此,《体坛周报》一位足球记者说出一句肺腑之言:中国足球不可一日无大连。

  大连足球人才的层出不穷,源于大连人对足球的那份热爱,那是打碎了搓烂了揉进大连人整个身体和生命中的热爱,那是沧桑了斑驳了仍旧闪着亮色绵延大连百年历史的热爱。

  所以,足球对于大连人,绝不仅是一项运动,那是祖辈传下来的荣光。

  大连足球活字典朱元宝老人回忆了一段往事。

  1952年,中央体训班足球队(即国家队)为备战当年的第十五届奥运会,要来大连踢两场比赛。于是,大连选出了30名队员,组成了两支足球队,就是50年代初期著名的旅大红黄队的雏形。那时队员5点起床练1个小时,然后去上班,完成工作任务后15点开始在体育场训练。队服只有一套,训练比赛都得穿。球鞋都是自备的,而且不少都是二手货,自己买鞋钉(当时是老式球鞋,鞋底不是圆钉,而是长扁形的宽皮子,使用的鞋钉是秋皮丁)修鞋。就连球也不够,每队只有三四个,坏了就得补。有个队员叫姜成斗,手巧,训练完一大任务就是补皮球。

  6月16日《旅大人民日报》(即《大连日报》)报道称:全国体育总会足球队18日抵连,将与本市代表队作友谊比赛。

  体育场座无虚席。第一场,以年轻球员为主的旅大红队2:0获胜!第二场,年龄偏大的黄队1:2告负。经过协商,双方约定4天后再战一场!

  22日,体育场周围的楼顶平台上、周围的大树上都站满了球迷,还有2000余名中小学生席地而坐跑道外的草地上。大连的足球氛围,不是说说而已。旅大红黄联队没让家乡父老失望,竟4:0大胜国家队!

  资料记载,大连30名球员分别来自大连造船厂(当时叫中苏造船公司)、建新公司、碱厂(大化前身)、工矿厂、电瓷场、网绳厂、水道公司、报社等单位,以造船厂居多。

  大连造船厂队,简直就是一个传奇。

  1954年5月24日起至7月20日,历时两月,大连造船厂队坐船出发,在青岛、济南、上海和北京,打了16场比赛,14胜2平,进109球仅失7球!平的那两场,对手是准国家队和上年度全国冠军队。为此,造船厂特意下发文件,发放奖金:主力350元,最少的替补队员是200元。这笔钱在65年前价值多少?可算巨款。因为据说有人告到了北京,说造船厂搞物质刺激。但经过调查,造船厂属于中苏合营企业,享受的是合资企业的待遇。

  更神奇的是,造船厂队队员有钳工、铆工、瓦斯工和电话工人,有从工人提拔的技师、生产小组长和工段长,也有车间工会主席和职员。当时报载,“这是新社会的奇迹”。难怪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队凡是打国际比赛都要从大连造船厂抽人,而且每场起码上场5人之多。高春田,旅大队中卫,长期担任大连碱厂的工程师;李长平,1955年担任中国联队队长时与毛泽东握手的照片登载在各大报刊,大连造船厂的技术人员……

  只有在足球城大连,才能出现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

  所以,足球对于大连,绝不仅是一项运动,那是生活再艰难也要有的必需品,因为足球能把生活中的灰色点亮,能让亮色更瑰丽。大连人的生活里,如果没有了足球,就好比吃砺头不就饼子,吃饺子不就“忌讳”,暗淡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