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丰富的兰花王国,难得的奇景
发布时间:2021-10-25 09:28来源: http://www.baidu.com/兰花是兰科植物的俗称,全世界共有800多属,2.75万余种,目前有记载的中国兰科植物共200属1723种,不乏珍惜濒危物种和中国特有种。在广西,有一个保护区以兰花为名,不仅仅是兰科植物资源的保存地,还是独特的旅游胜地。
“兰花王国”
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雅长保护区)正处于滇黔桂的结合部位,是中国唯一一个以兰科植物命名,并将其为重点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全球兰科植物热点分布区。
保护区内兰花种类之多、形态之美、生态之奇,令来访的人们流连忘返。迄今为止,科研人员在保护区内共发现了60属162种野生兰花,包括滇黔桂地区特有的滇金石斛、尖叶石仙桃、邱北冬惠兰、红头金石斛等9种珍稀物种,以及近年来发现的4个新种:天贵卷瓣兰、广西羊耳蒜、雅长山兰和雅长玉凤花。
在占地约2.2万公顷的保护区内,从南盘江河谷(海拔300m)到盘古王山(海拔1971m),几乎能在每一座山上都能看到兰花秀丽的身影,在黄猄洞、老鹰洞和风岩洞一带更是分布着成片的兰花,与幽幽山谷相映成趣。在上百种兰叶如莎,芳香蔼然的兰花中,属贵州地宝兰、天贵卷瓣兰、广西羊耳蒜最为珍贵。
贵州地宝兰
贵州地宝兰是我国特有珍惜濒危植物,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但数量稀少,在《中国植物志》中对它的描述却并不详尽。
这是因为自1921年德国植物学家Schlechter在贵州省罗甸县首次发现并命名后,80多年来人们在野外未见其踪迹,植物学家在撰写植物志时只能凭借Schlechter的记载和标本草图进行记录。
直到2004年,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组织的考察队才在雅长重新发现,随即轰动了植物界。其通体洁白,内夹黄蕊,成熟后花瓣尖端渐呈玫红色,似少女脸颊的红霞。贵州地宝兰在雅长受到了大力保护,近年来数量不断增加,且呈片状分布,形成目前全球少有的贵州地宝兰野生居群。
天贵卷瓣兰
天贵卷瓣兰,是在雅长首次被发现,并以雅长保护区第一任局长的名字来命名的新种。
花朵以鹅黄为底,除唇瓣和蕊柱外,皆覆紫褐色脉纹,其间密被紫红色细点。唇瓣和蕊柱呈吐舌状,舟状侧萼片从两侧伸出,基部内卷,其形如纤纤素手轻抱合,十分典雅,三片萼片以环状轻覆其上,尾端连接处透出一抹粉红,可爱又俏皮。
叶革质长圆形,具匍匐根状茎,常附生于喀斯特石山表面或腐殖质树茎上,花期从2月中旬开始至3月下旬,选择在该时期前往,还能在山间不经意捕捉到一株鹅黄色的精灵。
广西羊耳蒜
若说到“其貌不扬”的兰花,定会提名广西羊耳蒜。2010年,中国林科院冯昌林工程师把在广西雅长发现的羊耳蒜属的兰花新种命名为“广西羊耳蒜”,其种群数量稀少,野生种又仅在广西发现,所以十分珍贵。每年10月至11月,翠绿的花枝上都攀满了朵朵纤细的浅黄色小花,色淡花清,香气宜人。
不仅是珍稀的兰花品种,广阔的野生兰花居群也让雅长保护区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兰科植物基因库。
被称为兰花中的“美娇娘”的带叶兜兰),其野生居群密集分布于“店子上”,分布面积约6000㎡;
莎叶兰种群数量在1.2万丛以上,沿着山脊在崖壁内形成了宽约30米、长约200米的居群带,占地面积约6000㎡,是目前世界上已有纪录最大的莎叶兰野生居群;
台湾香荚兰广泛分布于拉雅峡谷,占地面积约5000㎡。
这三种兰科植物在雅长保护区内的野生居群是目前世界上有记录的最大的野生居群,极具保护和科研的价值。
不仅如此,在兰科植物种质基因园内还有着40余种野生兰花,梳帽卷瓣兰、兔耳兰、足茎毛兰、平卧羊耳蒜、棒叶鸢尾兰、紫花羊耳蒜、美花石斛、密花石豆兰、流苏贝母兰等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
怎样的生态条件和地理环境才造就了物种如此丰富的兰花王国呢?
原来,雅长保护区位于云贵高原接壤广西丘陵的山原地区,隶属于北热带与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在亚热带季风气候、云贵高原和南岭湿暖气候的不断交汇下,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性气候和水热条件,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同时,境内碳酸盐类岩石(主要是石灰岩、白云岩)居多,在富含CO2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常年侵蚀与溶蚀下,加之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了高度发育的喀斯特岩溶地貌。
特殊的气候和地质历史条件,演化出了石面、石缝、石坑、石洞等多样小生境类型,与兰花常生长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或峭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山坡或石隙的特性相符,催生了极大的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
天坑奇景
在雅长保护区,不仅能欣赏到典雅的野生兰花,还能近观独特的天坑奇景,其中以享誉世界的大石围天坑群姊妹坑——黄猄洞天坑最为令人称道。
黄猄洞天坑形如一个巨碗,坐落于崇山峻岭之间,内部凹陷的山体呈漏斗状,深度可达100多米,气势恢宏,一眼望去,还能看到底部覆盖着的翠绿的森林。
奇特的地形孕育出瑰丽浪漫的民间传说,传说曾有仙人在此地养过大批黄猄,留下仙人养猄、蛙王护洞的故事,黄猄亦以此得名。
在地质学上,天坑是指由陡峭而圈闭的岩壁包围而成,具有巨大容积的凹陷空间,以碳酸盐岩地层为主,底部有地下河连接,属于特大型的喀斯特负地形。
20世纪80年代,中国喀斯特地质学家发现了这类特殊地形,与竖井、洼地、落水洞等有着明显区别,国外将其称为“大型漏斗或巨型塌陷漏斗”。
众多参天古木在天坑的周围挺拔生长,俯仰一世,傲视苍穹。以阔叶乔木为主,栎木、榉木、荷木、锥木、枫香、酸枣等比比皆是,还有拉雅松、细叶云南松、福建柏等针叶树。最令人称奇的是各种树木的簇生现象,放眼望去,常常看到在同一个树根上长出好几颗树干,或十几棵大树环抱在一起,“抱团”生长。
在天坑底部,由于巨大的塌陷规模和特殊的圈闭化地形,形成了有别于周围区域的小气候,使得坑底与坑口边缘相比,温度更低、湿度、负氧离子浓度较高,在坑底形成了大片的地下森林。
以栎木为例,天坑里的枝干粗壮,有的需要三人才能环抱起来,高度甚至能达到30多米。天坑内部生长着如此大型的树木,是黄猄洞有别于其他天坑的一大特征。由于山谷幽深,少人干扰,坑底还栖息着很多野生动物,有蟒蛇、黑熊、黑豹、斑林狸、穿山甲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3种,可以说是生物保育的天然“避难所”和“博物馆”。
去到黄猄洞,还可以体验一把“心跳的感觉”。在天坑内建有三条国家级攀岩线路和四条高达180米的速降线路,多次举办天坑攀岩与速降表演活动,被誉为是“攀岩的天堂,速降的圣地”。
兰花——连接过去与未来
过去,地理的屏障限制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与收入,野生兰花的美丽也不为人知。现在,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对生态和美学的追求,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欣赏大山的独特与野生兰花的奇妙,给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兰花药用价值的挖掘,也让当地居民种起了铁皮石斛等药用兰花,提升了当地的收入水平,雅长铁皮石斛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门前屋后一株株小小的兰花,承载的不仅是美丽与安宁,还是当地居民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正如一座座喀斯特山峰,过去是交通的阻碍,现在却是难得的奇景与新奇的体验。自然资源,从来不是只可远观的无用之物,还是实实在在能兑现的真金白银,合理保护与利用自然资源,就是一座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