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首的绿色屏障,远离人世
发布时间:2021-10-27 09:22来源: http://www.baidu.com/大老岭地处西陵峡北岸,向南7.5公里即是三峡大坝库首,是长江一级支流香溪河与百岁溪、乐天溪共同的发源地,从三峡水库水面往上延伸,分布着多种亚热带北部山地特有的珍稀植物群落和一大批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及地方特有物种。近5万亩原始森林,自然的野性在大老岭表现得淋漓尽致,生态保存完好,珍稀动植物荟萃,被誉为“三峡明珠”。
可是,这里在建立之初并不是这番景象,故事还要从这片森林的前世今生说起。
大老岭,远离人世的荒野
建国初年,湖北宜昌、秭归、兴山三县交界地带,有一片“三县不管”的深山老林,人迹罕至,常年土匪盘踞,乡民百姓避之不及,由于土匪常在一棵老树附近谋财害命,乡人称那棵树为“杀人树”。
1956年,有人骑着一匹马、带着一支枪、领着一队人,进入了这片土地,他就是接湖北省林业局任命,计划在邓村新建林场的张钰。
完全陌生的荒山、随处出没的野生动物、暗中隐藏的贼匪……太多的未知威胁着这支势单力薄的队伍。我们无从得知他们是如何度过那段日子的,我们只知道自那年起,他们在这里建设了林场,名为“大老岭”,这片土地的改变自此而始。
大老岭,百万年前的植物避难所
距今200-300万年前,第四纪冰期来临,全球大幅度气温变冷,寒冷气候带向中低纬度地带迁移,生存环境的剧变,导致大面积的生物迁移和灭绝随之而来。
但是,大自然总会为生命提供一些小小的机会和帮助:一些特殊的地形构成了天然避难所,让一些第三纪植物得以存活,而大老岭正是这些避难所之一。
自中生代燕山运动成陆以来,大老岭至今仍处在抬升过程中,以中上元古界酸性结晶岩为主的地质基础形成了此处陡峭的中山峡谷地貌,由于北面的秦岭、大巴山脉削弱了冬季寒流,川东和鄂西南诸山脉对南来暖湿气流的阻截,及中山地形的增雨和降温作用,大老岭冬季温暖、春夏降水充沛,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珙桐,中国特有的单属植物,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在极少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国的鸽子树”,色花奇美,又称“鸽子花树”、“水梨子”。
光叶珙桐是珙桐的变种,一般从二者叶片下是否覆盖细毛作为区分,其他特征几乎一致。
红豆杉同样是古老孑遗树种,还是世界上公认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从中提取的紫杉醇已被证实是紫杉烷类化合物中,抗癌活性最强的一种,能够治疗卵巢癌,乳腺癌,也可用于治疗肺癌,头颈部癌,食管癌,生殖细胞肿瘤,子宫内膜癌,淋巴瘤及膀胱癌等。
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已知自然分布的高等植物238科957属2354种,在种子植物区系中包含8个中国特有科,37个特有属和948个中国特有种。植被随海拔垂直分布明显,在1860米的海拔落差地带中,共分布8个植被型组,13个植被型,64个群系。
尤为难得的是,在海拔1300—1600米的潮湿沟谷中,珙桐、光叶珙桐、水青树、红豆杉、连香树、香果树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往往相伴而生,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珍稀植物群落,其中珙桐、铁杉、高山杜鹃等群落为“湖北仅有、全国罕见”。
丰富健康的植被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据调查,这里生长着陆生和水生脊椎动物418种,昆虫21目269科1499属2412种,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的中华鲟、达氏鲟、豹、白肩雕、金雕、林麝等6种,有国家二级保护的黑熊、大灵猫、黄喉貂,鬣羚、猕猴等47种。
正是由于大老岭庇护了它们,我们才能透过它们现在的样子,穿越百万年的时间,窥见遥远的第三纪的一角,完成这场漫长的对话,在各种意义上,大老岭承载着的这片森林的历史和记忆,都弥足珍贵。
但是,你是否知晓,这片森林曾经差一点就归于沉寂?
大老岭,历经万难重获生机
每一片森林,都经历过生长和腐朽,但是只有完成重生,森林才不会终结。
很多年前,经过连续不断的“春耕大生产”、“大炼钢铁”运动,大老岭遭到大面积的烧山毁林以及乱砍滥伐,一些山头仅剩下杂灌和少量人工林。加之山势陡峭,地表径流大,生态恢复十分困难。直到1956年,林场成立,大老岭的危机才迎来了转机。
如今我们已经很难想象,在没有水电交通的情况下,要如何在荒山中生存,每天还有大量体力劳动,而当年面对这些情况的,不过是一群平均十几岁出头的知识青年。
1963年至1964年,一百多名来自城市的青年们走进了大老岭,他们把青春挥洒在这片土地上,用十几年的时间,让大老岭再次披上了绿色的外衣。经济的粗放式发展伤害了这片土地,是他们将生机重新带了回来。
如今的大老岭已经不再进行林场采伐,绿色重新占领了每一个角落,在猪槽沟原始森林景区,5万余亩原始森林分布在崇山峻岭、悬崖绝壁之上,山随地起,林增生气,处处透出来自于远古的莽荒气息,在这里随时要做好和野生动物不期而遇的准备,因为你已经成为了自然的一部分。
保护区内山势陡峭,沟谷相连,其间有一条白练欢呼跳跃,穿梭在巨木、苔藓、山石之间,形成了一条长近1公里的瀑布群,多个瀑布顺谷而下,浪花飞溅,最终汇成一道碧水,有小家碧玉的流水潺潺,也有飞流直下的磅礴。藤蔓牵连,古木横亘,有多种药草生长,传说神农曾在这一带采药尝百草,故得名药王溪。
如今的大老岭,四时风景各不同,不论是冬季的林海雪原,春季的山花烂漫,还是夏季的遍山碧绿,秋季的层林尽染,这片森林的魅力洋溢在大老岭的空气中,遍布每一个角落。驻足大老岭最高峰天柱山所在“三峡云顶”,身侧云雾缥缈,探手可得,如逢晴日,清晨有红日喷薄于林海之上,远眺长江沉静如练,气象万千。
从修复伤痕到和谐开发,大老岭重见绿水青山,并且在新的时期,发挥着独特且关键的作用。
大老岭,三峡库首的绿色屏障
三峡水库,关系着长江上下亿万生灵的命运,而大老岭,则是护卫三峡的绿色屏障。
大老岭作为三峡库区最重要、最直接水源涵养林区,保护总面积1422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0%,整个大老岭就像三峡库首的一块绿色海绵,持续有力地保持水土,减缓地表径流产生,促进地表水入渗,维系生态平衡。
1997年国务院三建委在此建立了三峡第一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区,2001年宜昌市政府批准成立市级保护区,2006年湖北省政府批准成立省级保护区。2009年纳入三峡生态与环保示范项目,并纳入三峡工程后续工作“陆域景观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完善”专题规划。
这片土地上,交织着人和自然的命运,由曾经的互相对抗到如今,两者终于合成一股力量,共同保护,和谐发展。
那棵曾经被称为“杀人树”的古老刺叶栎,如今成为了情人湖边的千年情人树;避过漫长的冰期得以遗存的珍稀植物群落,继续在这方天地繁衍生息,走向下一个生命周期;从几乎成为荒山的大老岭,到“绿色宝库、动物乐园”、“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017年全国最美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