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旅游 > 国内游 >

山水诗派的起点,人类共享的珍贵遗产

发布时间:2021-10-25 09:26来源: http://www.baidu.com/

被推崇为“地质之父”的郝登(Hutton)在他的著作《地球理论》中论述了自然界流水侵蚀作用的学说。这套理论几乎是今天地球科学解释许多地貌现象的必备原理,且不说颜如渥丹的丹霞地貌和山石嶙峋的岩溶地貌,就连以风蚀作用为主的雅丹地貌,也能探寻到流水作用的痕迹。雁荡山的火山岩地貌,亦是如此。

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雁荡山》一文中提到“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考察过雁荡山之后还提出了流水侵蚀学术思想,这比西欧国家提出这一理论要早700多年,这是中外历史资料中对流水侵蚀改造地表形态的最早记录,所以可以说雁荡山是流水侵蚀学说思想的诞生地。

熔岩台地被流水等外引力逐渐切割破坏,在台地边缘保留下来的如屏风一样的岩石地貌景观,就称为嶂。雁荡山的嶂,以朝阳嶂最为壮观,高差超过百米,延伸达一千米有余。岩嶂之上层层叠置的岩层清晰的勾勒出当年火山喷发的韵律。

岩嶂继续被流水分割后退形成山峰,山峰的聚集形成峰丛。雁荡山的峰丛充满了江南山水的灵秀精致,造型奇特、姿态万千。在笔者眼中,剪刀峰最为神奇,高约200米,由多组节理将其分裂成四个部分,每部分各抱地势,出现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或实物造型。

两崖对峙即为门,雁荡山十几处称“门”的景点中,以显胜门最为险峻。显胜门两崖高耸两百米,而间距仅数米,这种距离的束峙产生的效果至为强烈。

构成以上这些奇异壮美地貌景观的岩石主要为酸性的流纹质火山岩。在地质历史中一个叫燕山期的时间段,受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影响,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广泛的发生火山喷发事件。今天我们看到的雁荡山就诞生于这样的背景之中。

火山喷发结束后,地底岩浆房空虚,位于地表的火山失去支撑而整体向下塌陷,这样形成的火山在地质学上称为破火山。雁荡山因地质结构、演化和保存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而成为全球白垩纪破火山的典型代表。

火山喷发产物在形态上具有鲜明的特征,可以用“面、柱、球”三个字概括。

面是岩浆近水平流动的平面或火山喷发的韵律,在平面上表现为层层叠置的岩层。它们不但构成雁荡山奇峰的基本骨架,也成为记录雁荡山多期火山喷发的证据。

岩浆在冷却过程中,为了尽快散去热量,在物理定律的控制下,朝着柱状的形态的冷却。这种现象在地质学上称为火山岩的柱状节理,在火山岩地区十分常见。

球是指含有气体的岩浆,溢出地表后,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气体局部聚集,形成有空腔的球泡。球泡大者如轮盘,小若玉盘,形态各异。

既然是山水诗派的发源地,水也在雁荡山的故事里演绎着重要的角色。楠溪江是瓯江的第二大支流,一路串起神仙居、雁荡山、仙都三个重要的火山岩分布区。江南山水的诗情画意,或多或少就体现在这火山岩山峰群与楠溪江的交相辉映中了。

受到地质构造的控制,楠溪江各支流形成山崖险峻、峡谷深切的复杂地形地貌,产生了多姿多彩的瀑布。其中有高达124米的百丈瀑,有连续如梯的三级瀑、七级瀑,有形同莲花的莲花瀑,有声如锣鼓的击鼓瀑和打锣瀑,有藏而不露的含羞瀑,有飞珠溅玉、阳光下彩虹映碧的横虹瀑,还有在2公里内的溪谷中出现形态各异的九叠飞流。奇峰峭壁,飞瀑碧潭,构成了层次丰富、动静有致的独特景观。

除了多级瀑布这种波澜壮阔的景致,楠溪江也有着九曲蜿蜒的柔情。河流柔曲摆荡,缓急有度,江水清澈见底,纯静柔和,水底卵石光洁平滑,色彩斑斓。泛舟漂游江上,近观郁郁滩林,远眺绵绵群山,俯视澄碧江水,令人心旷神怡。

自古曲流河段的河漫滩就是先人们生存繁衍的场所,古村落在楠溪江畔广泛分布,这些古村落选址讲究、规划严谨、风格古朴,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在宁静祥和的古墙小巷中穿行,感触岁月的沧桑。

神奇的楠溪江山水造就了无数的杰出人物和灿烂文化,楠溪江流域文化积淀深厚。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瓯越先民就已在此繁衍生息,并造就了瓯越文化,至今仍保留着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及宋、明、清的古塔、古桥、古亭、古牌楼等名胜古迹。

宋代是雁荡山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十八古刹先后建成,不少的名人纷至沓来。吕夷简、赵抃、王十朋、永嘉四灵等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清代到雁荡山来的不少知名思想家和文学家如黄宗羲、袁枚、方苞、阮元、魏源、江湜。

近现代的来了很多有名的国画家如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张大千、李可染、陆俨少都留下了大量的书画作品,其中有些已成为国宝级的书画。清代状元钱维成的《雁荡图》在2007年北京嘉德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以2408万的价格拍出。

此外还来了很多名人如黄炎培、郁达夫、赵朴初、王朝闻等。当代雁荡山的建设和保护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等都视察过雁荡山。

他们到雁荡山或视察民情、或观光旅游、或科考启智、或传道讲学,留下了诗文5000多首(篇)和摩崖石刻370多处,为雁荡山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作为瓯江山水诗路的重要节点,王羲之、颜延之、陆游、叶适、徐照、王叔果、潘舜臣等一大批诗人在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尤其值得一提的便是南北朝诗人谢灵运,本是谪居于此忘乎山水,却用二十余首描写楠溪江的山水诗歌开创了山水诗派,让此处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寻找诗魂的圣地。

除了文学作品,古人的智慧也体现在对自然的合理开发利用上。火山岩坚实耐用,是砌楼修路的优质材料,生活在此处的先人们也发现了这点。为了不对山水景观产生大的破坏,位于山体之中的长屿硐天便诞生了。

长屿硐天千余年历史的采石遗迹硐群规模宏大,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的硐采石场之一。硐群硐体复杂,硐叠硐、硐套硐、硐中有硐,变化莫测,犹如迷宫一般,造就了硐中变化无穷的奇特景观。

长屿硐天是迄今已知唯一的同时保存了隋、唐、宋、明、清至民国及现代采石活动遗迹的采石场遗址,以多种形式叠加,多时代复合,表现出奇特景观的地下采石区。长屿硐天因采石活动一直延续至今,因而成为古代采石工艺的重要的保存地,是历史文化和地质资源价值的集中体现。

方山作为雁荡山余脉,由方山、南嵩岩、狮峰三个景区组成。其地质地貌既包含了雁荡山火山岩地貌的基本类型,又具有典型的火山台地地貌。其酷似南非“桌山”的外形,被誉为“空中花园”,更以峭壁千仞成万千气象。方山地貌形成的危崖绝壁、奇峰深谷、飞瀑溪涧、田园风光等景观,自晋以来,吸引了众多文人与僧侣在此留下丰富的人文印记。

正是由于雁荡山是一座具备全球代表性的破火山,有着类型齐全造型精致的流纹质火山岩地貌,一千六百余年来成为中国山水诗派的起点,更通过长屿硐天这一世界现存最大的硐采石场彰显出古人的智慧与勤劳。2005年,雁荡山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青睐,作为一项全人类共享的珍贵遗产,成为世界地质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