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旅游 > 国内游 >

曾经婺源最繁华的地方,依山傍水、原汁原味

发布时间:2021-04-13 18:02来源: http://www.baidu.com/

  汪口是婺源旅游东线上的一个景点,却常常被游人忽略。东线上既有大名鼎鼎的“篁岭”,又有婺源最早出名的“李坑”,虽然这座村庄同样包含在婺源5日旅游套票中,来这里的游人却并不多。当我们来到这里,看着这座依山傍水、原汁原味的古村,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婺源最繁华的地方。

  汪口村是一座俞姓为主的村落,从宋朝议大夫俞杲在公元1110年(宋大观三年)率领族人迁居于此,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汪口村前两河交汇、三面临水,四周群山环绕,风景秀美。

  因为碧水汪汪,汪口村因此得名;也因为碧水长流,在依靠水运的时期,汪口成了徽州府重要的水陆码头,是南北往来的要道,有“千年古商埠”的美誉。

  明朝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明朝政府在汪口设立“驿站”,用于传递官方文书和物资,成为婺源历史上的第一个官办“邮局”。明清时期,汪口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南来北往的船只,将这里的好茶远销海内外。此时的汪口,成为婺源与外界联络的“窗口”,繁华一时。

  不过,随着水运式微,汪口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这座曾经无比繁华的徽州商埠,终于归于落寞。我们来汪口时,第一感觉便是这里的静谧。

  这份静谧,源于汪口依山傍水的清幽,源于古村的古朴和落寞,大概也源于游人稀少的缘故。

  如今的汪口并不大,只有一条千年老街。老街青石铺路,狭窄逼仄,沿途会遇到“一经堂”、“懋德堂”、“大夫第”和“养书屋”等古民居,但最值得一看的还是村子最东面临水而建的俞氏宗祠了。

  汪口曾经商业繁华,也带动了这里人才兴盛。在清朝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在京为官的族人俞应纶回乡省亲,带头捐资兴建了大名鼎鼎的“俞氏宗祠”,如今这座古建筑也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俞氏宗祠”规模宏大,其总面积1116平米,呈长方形,宽15.6米,纵深42.6米,坐西北朝东南,整体建筑采用了婺源当地名贵的樟树材质,精美的三雕工艺,时至今日依然让人赞叹不已。而宗祠旁的一个僻静小院内,一棵百年金桂、一棵百年银桂,也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

  走出俞氏宗祠,便能够看到汪口的另一处独特景观——一条长120米的“平渡堰”。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设计的“平渡堰”,堪称我国水利建设史上的杰作。其南端靠岸,北端堰堨头向上折成曲尺形,离岸空有6米宽的舟船通道。平渡堰在不设闸门的情况下,同时解决了蓄水、通舟、缓水势的矛盾。平渡堰的建成,使汪口一度形成了18个河埠码头供商货转运,而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汪口曾经的繁华。

  来时我们沿着古街行走,返程时我们沿着河堤行走,见到了很多老人在河里洗菜,满满的生活气息。难得的是,汪口的河水依然清澈碧绿,汪口不是曾经繁华的汪口,却依然是那个碧水汪汪的汪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