疍家文化,你知道在哪里吗?
发布时间:2021-09-01 09:48来源: 未知
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在这个三面环海的半岛上,千百年间,北海疍家人长居于此,靠海为生,一弯篷,一摇橹,一张小小的摇艇仔。
可以说,疍家文化就是北海本土文化。
01
千秋焕彩的北海疍家
在宋朝《岭外代答》记载中:“蜑户,县所管,生在江海,居多舟船。随潮往来,捕鱼为业,若居平陆,亡即多,似江东白水郎业。”
这里面的“蜑户”,指的就是疍家人,旧时的他们向海而生,居于船上,在海面上漂泊着。
疍家,其实是汉族的一支分支,主要生活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沿海一带。疍,因他们居以为家舟楫外形酷似蛋壳而得名。
根据北海市文俗学家黄家蕃的《北海水上人家史话》概述:疍家先人在北海最早的足迹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从明初开始就流寓于北海。
这些疍家先人们刚开始定居在北海的南氵万村,随着时间的推移,聚居的疍家人户数不断增多,疍家先人开始扩散到地角、外沙至沙脚及咸田沿海一带,构成了北海疍家劳作的水上生活圈。
那时候的北海疍家,大多从广东新会、雷州半岛的乌石、企水和安铺等地迁徙而来。
而相比于其他地区传统的疍家,北海疍家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
北海疍家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组成体系是由几个不同的群体板块构成。
一是具有广西唯一的、有纯疍家群体的建制镇。建制镇即“设镇”,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镇。
二是具有由客家人为主体的疍家群体。明末的时候,客家民系第五次大迁徙,往廉州(即现在的北海)、四川等地迁移。
而这一部分客家移民,有些则在当地文化的融合下,慢慢也结合演化为疍家人。
三是有史籍记载中最古老的疍家群体。晋代的刘欣期,是最早记述疍家群体的。
他的《交州记》中写道:“合浦涠洲有石室,其里一石如鼓形。见榴杖倚著石壁,采珠人常祭之。”
从这些记述中可知,在晋代(公元281-420年),涠洲岛上就有采珠人聚居谋生了。从“采珠人常祭之”的情形来看,涠洲岛上的采珠人的祭祀活动在当时已是经常性的了。从记述中的“其里一石如鼓形。见榴杖倚著石壁”的祭祀情形来看,祭祀的不是鬼神仙佛,而是一种图腾崇拜,这与北海沿海渔村疍家古代的图腾崇拜是相一致的。这里所记述的采珠人,可以认定是涠洲岛上最早的本土疍家。
四是有既保存疍家风俗,又兼容合浦“俗有四民”风俗的疍家群体。
明代王士性在其所著的《广志绎》中记述:廉州中国穷处,其俗有四民:一曰客户,居城郭,解汉音,业商贾;二曰东人,杂处乡村,解闽语,业耕种;三日俚人,深居远村,不解汉语,惟耕垦为活;四曰蛋户,舟居穴处,仅同水族,亦解汉音,以采海为生。”
这四民,都对于北海疍家的发展史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分别是:讲中原话的商人、讲闽南话的客家人、本土俚人、以及纯疍家人。
北海疍家文化,就是在这样独特的组成体系中延续千年,流传至今。
这,就是千秋焕彩的北海疍家。
02
传承千年的疍家调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职业条件所致,北海疍家人形成了自己极具特色的生活风俗、歌调语言、衣着服饰和宗教信仰。
-咸水歌-
由于水上生活每多漂泊,北海疍家爱好用歌唱来记录自己生活习俗以及喜怒哀乐。
这种被称为“咸水歌”、“疍家调”的吟唱方式,为疍家人喜闻乐见,口口相传、代代延续。
能歌善吟的疍家人像任何一个热爱生活的族群一样,最好的消遣方式就是唱。
在织网绞缆时唱,在洞房花烛时唱,在生离死别时唱,可说是从摇篮唱到生命的尽头,把喜怒哀乐都唱了遍。
当你听到那此起彼落的《谏女娘》《叹家姐》《叹五更》《叹古人》等疍家咸水调时,必然会感受到他们所传出的情感。悠扬流畅的调式,贴近生活的歌词,如今在老一辈北海人中仍耳熟能详。
-疍家棚-
随着时代变迁,长期的水上生活已难以满足疍家人生活所需了。在船屋中度日的疍家人,慢慢地开始向岸上移居(要知道以前的疍家人是不给上岸居住的)。
他们在海堤岸边打下木桩、架栋椽,用竹稻做顶壁,用木板作地席,建起了一间间简陋的“疍家棚”做居所,演变成海陆两栖的新“疍家人”。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在北海外沙、高德及海堤街,还可见保留下来的这种被称为“疍家棚”的水上棚屋,但已不是作为居住,而是作为一种特色建筑而存在。
像外沙岛上的“疍家棚”,至上世纪90年代初,已逐渐演变成北海有名的疍家特色餐饮店,吸引了八方食客,“新疍家人”也开始尝试到了旅游业带来的甜头。
结束了近千年的海上漂泊日子,“脚下终生无寸土”的疍家子民才真正开始重归陆地安家落户。
-逐浪捕鱼-
逐浪捕鱼,是北海疍家人的生存技能。
他们为了需要,学会了根据各种鱼虾海产的特性,制作对应的捕抓工具。流刺网、抛网、拉地网、围网、马鲛网、白鱼罟网、鲨鱼纲、箭鱼纲、麻鱼纲、鱼笼、螃蟹笼等。
名目繁多的背后,反映的是北海疍民们的生活智慧,在艰难的生存条件下,制造条件以此来延续发展,这是令人敬佩的智慧和毅力。
如今,北海的疍家人已少有仅从事于海上作业,传统的水上人家已难以甄别。
不少传统渔民、船民依托好政策“洗脚上岸”,充分利用大海的潜力转产转业,发展起疍家民宿、风情旅游等产业,腰包鼓起的同时将日子过得安稳且滋润。
或许,对于在海上漂泊千年的疍民来说,是最好的转变了,与时俱进地把北海疍家文化和传统保留和传承下去。
以海为生的疍家人,几乎一生都在大海中飘摇,不惧风浪的疍家人,也是时候享受一下安定的乐趣了。只是希望那份传承千年的疍家水调,能继续保留下去。
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疍家风俗文化会消亡,到最后没有人记得祖先的来历和文化,连自己的根是什么都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