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不仅火锅店多,茶馆也多
发布时间:2021-09-01 09:47来源: 未知
成都不仅火锅店多,茶馆也多
怎么见得成都茶馆多呢?
1909年出版的成都百科全书《成都通览》中记载:清末成都街巷共计516条,而茶馆即有454家,几乎每条街巷都有茶馆。
1935年,《新新新闻》报记载:成都共有茶馆599家,每天茶客多达12万人,而当时的成都人口还不到60万。
即便在今天,成都的茶馆数不胜数,可谓是四川之最,中国之最,世界之最。
所以,在这,最不缺的就是茶馆。
闹市有茶楼,陋巷有茶摊,公园有茶座,大学有茶园,处处有茶馆。
三五张方桌,十数把竹椅,再加上老虎灶,紫铜壶,“三件头”,便是一方座无虚席的乐土。
【成都茶馆文化】
成都有如此多的茶馆,当然跟成都人慢节奏的生活分不开。
但重要的原因是成都特有的“茶馆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而具有几千年文明的巴蜀大地,将中华民族的茶文化演变发展成独特的“四川茶文化”。
到了成都,这又被其独具的地域文化风情淬变成了富有巴蜀特色的“茶馆文化”。
这种特别的茶馆文化,衍生出两个特色词汇:“茶博士”,“三件头”。
“茶博士”,说通俗点就是掺茶跑堂。但是因为他们掺茶技艺高超,而且接触过社会各个阶级的人,见闻广博,城市里的道路交通、新闻轶事他们都晓得,因此被茶客呼为“茶博士”。
“三件头”,就是成都最先发明的“盖碗茶”,所谓“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托三部分。茶盖谓天,茶船谓地,茶杯喻人,茶水冲上,盖子一盖,意思就是天地人和,甚是讲究。
在这慢节奏的城市里,茶馆简直是对成都人量身定制的一个好去处。
但可别真以为,他们只是去那喝茶。
茶客们去茶馆,不仅仅是喝茶,也是追求一种济济一堂、摆龙门阵(闲聊吹牛皮)的生活氛围。
对于成都人来说,茶馆更像一个多功能的休闲娱乐场所,喝茶、聊天、打牌、看戏、掏耳朵、搓麻将……各种服务应有尽有。
边喝茶边看戏,或者打麻将,是成都人最喜欢的喝茶方式
成都人实在是太爱喝茶了。他们对于喝茶这件事,既“不随意”,又很“随意”。
说他们“不随意”,是因为他们对茶具以及冲泡流程的讲究:茶具必须有茶碗、茶盖、茶托三件套,倒水一定得是烧得滚烫的开水,头道水只盛半盏。
而他们的“随意”,是体现在茶馆的选择。他们不是“外貌协会”,无论是精致装修的大茶馆,还是街头巷尾的老茶馆,都无所谓。
甚至,简陋廉价的老茶馆更受成都人的喜爱。哪怕富豪,也愿意走到老茶馆,满上一杯茶,享受闲逸。
【小茶馆大社会】
在某种程度上,茶馆,像是浓缩版的成都。
成都的茶馆里,有商人在洽谈生意,有退休老人在消磨时光,有亲朋好友在叙旧畅谈,也有三五牌友在搓麻将......
这里汇聚了三教九流之客,但到了茶馆,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有雅俗共赏之意。
这就是成都茶馆文化的特殊之处,穿梭往来之间,尽是包容之意。
在中国,很难再有一个城市,市井生活如成都这样丰富多彩了。
而成都,作为当年蜀汉政权的中央属地,王侯将相、文人墨客或多或少地在这留下一笔,但这座城市,厉害之处恰好也是她的包容。
从5000多年前的古蜀王,到“安史之乱”,再到两次“湖广填四川”,都证明了成都人“不排外”的传统,从远古到现在一直保持着。
距今5000年前,最先到达成都的古蜀先人来自岷江上游,后人称他们为“蜀山氏”。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是前后五代蜀王,其中杜宇和开明是外地人到成都“蓉漂”。开明的后代定都成都,形成了成都城市文明的“胚胎”。
唐代“安史之乱”后,安静的成都汇聚了更多的外地人。典章书籍、百工技艺,都随着移民汇入成都,成就了成都晚唐、两宋的繁盛。最令成都人敬重的,是杜甫,因为他包容天下的气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宋末元初、明末清初,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浪潮涌向四川,来自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陕西、甘肃、河南、山东等地的移民携家带口,浩浩荡荡涌向蜀中。史称“湖广填四川”。洛带镇的客家文化非常著名,它的典型建筑正是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
“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
这是清末成都百科全书《成都通览》里记录的。这句话说得没错,成都的包容,在市井中就能体现出来。
茶馆,因七十二行齐聚而巴适;成都,因包容万物而成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