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扶贫 >

江西余干扶贫见闻:稻花香里虾满仓

发布时间:2019-08-18 23:24来源: 网络整理

  秋日清晨,红日跃出地平线,金辉洒在江西余干县杨埠镇塔尾村的小龙虾养殖水面上,波光粼粼。村民吴明辉等人身穿防水服,开始了一天的捕捞,尽管忙得大汗淋漓,却难掩丰收的喜悦。

  岸边的商贩们早已等候多时。鲜活的小龙虾一出水,便进行分拣、称重、装框,随即被运往余干城区及周边城市。送走商贩,吴明辉抹去额头的汗珠,接着给小龙虾投喂饲料。忙到日上三竿,众人才停下手头的活,一起吃早饭。

  余干县地处鄱阳湖畔,水网纵横、平畴沃野,是江南鱼米之乡。该县杨埠镇塔尾村拥有丰富的水资源,600亩水库既能解决农田灌溉,又能满足鱼虾养殖。

杨埠镇塔尾村水网纵横、平畴沃野,是“虾稻共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王昊阳 摄

杨埠镇塔尾村水网纵横、平畴沃野,是“虾稻共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王昊阳 摄

  早在2017年,在江西大成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支持帮助下,塔尾村启动“虾稻共作”扶贫产业项目,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全村126户贫困户入股。

  “虾多少,看水草,养虾先种草……”那时,扶贫工作队就请来湖北潜江小龙虾养殖专家现场指导,提前做好规划设计方案。2018年3月,第一批虾苗顺利投放。

  “虾稻共作”产业项目,给贫困户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塔尾村村支书吴建群告诉记者,养殖小龙虾需要租用贫困户的农田,每亩支付800元租金。在小龙虾项目建设和养殖生产过程中,还带动百余位贫困户务工,每人每天收入能拿到120元。另外,每户贫困户年分红2000元。

  吴建文是江西大成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驻塔尾村第一书记,他和另外两位扶贫队员常年吃住在村里。

  “‘虾稻共作’项目对技术要求很高,遇到问题要立即解决。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我们经常半夜起来观察小龙虾生长情况。”吴建文说,驻村扶贫三年以来,他已经从什么都不懂的“小白”变成养殖小龙虾的“专家”了。

  “最怕的就是小龙虾发病,一旦严重,一年的心血都要付之东流。”吴建文表示,他们遵循“技术为根、用心为上”的养殖理念,最大限度提高小龙虾的成活率,为增产增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余干县杨埠镇塔尾村,村民正在捕捞龙虾。 王昊阳 摄

余干县杨埠镇塔尾村,村民正在捕捞龙虾。 王昊阳 摄

  边学边养,边养边学。经过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服务和指导,第一年小龙虾获得较好收成,135亩稻田共产小龙虾2.3万斤。

  由于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提供充足饵料,这里产出的小龙虾个大壳薄、肉嫩味鲜,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每天都有订单,多的时候一天卖3000斤,少的时候每天“每天都有订单,多的时候一天卖3000斤,少的时候每天也能卖出几百斤,商贩除了有余干当地的,还有南昌、鹰潭等地的。”吴明辉称,今年小龙虾价格比去年下跌了些,但产量上去了,收入不减反增。

  现实比预期还要好,让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民充满着喜悦与希望。2019年,塔尾村的“虾稻共作”种养面积已扩大到400亩。

  值得一提的是,在“虾稻共作”种养模式下,化肥不能施,农药不能喷,小龙虾的排泄物成为了水稻的“天赐养分源”,这样种出来的大米产量虽然不高,但口感香糯,每斤售价高达8元,也是销路不愁。2018年,合作社注册了“塔尾人家”商标,当年这款大米盈利20多万元。

  田还是那块田,水依然是那汪水。塔尾村“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的小试成功,给杨埠镇乡村旅游发展带来新启发。

  “钓龙虾、赛龙虾、吃龙虾……通过小龙虾带人气、聚财气,唱一台有声有色的乡村旅游发展大戏。”杨埠镇党委书记董德亮向记者介绍,该镇这几年已发展成为小有名气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为了使农业产业化更好地与当地秀美乡村建设和旅游融合,让游客赏美景的同时,能吃到产地美食,明年全镇“虾稻共作”种养面积将扩大到1000亩,从镇级层面打造一个集现代农业综合开发、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化基地,努力走上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杨埠路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