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资金使用要坚持问题导向 遵循发展规律
发布时间:2019-07-23 20:46来源: 网络整理央广网北京7月19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财政部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安排中央专项扶贫资金1261亿元,连续4年每年净增200亿元。2016年至2019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扶贫资金3843.8亿元,年均增长28.6%。
此外,2016年以来,国家持续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3年整合各类涉农资金超9000亿元;国家进一步加大健康扶贫投入力度,今年以来,已通过转移支付下达城乡居民医保补助资金3337.22亿元。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认为,在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资金投入得到了全力保障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同步小康,一个也不能少。
朱启臻:这些年,中央专项扶贫资金的持续增长反映出一个重要信号,就是全国人民要一个少的同步进入小康,落实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指示,一定要干实事。过去出现过花了钱,效果不好或没有效果,甚至好心没好报的现象,这次中央拿出这么多钱,特别强调有效,要增强贫困人口自身的造血能力。
中央专项扶贫资金不断增长的同时,在扶贫资金使用的管理方面,扶贫资金“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管理机制已经建立。财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28个省份共完成约11万个扶贫项目的绩效目标填报工作,涉及扶贫资金8000多亿元。2019年5月底扶贫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朱启臻认为,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的建立,对于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伴随着我们对贫困发生规律的掌握,以及坚持问题导向、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扶贫资金投入扶贫项目更有针对性,基本实现了扶贫项目产出和效果的可视化。
朱启臻:中央财政投入这么多钱,如何花才更有效?首先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同时又不能就事论事,要把问题放在整个农业农村发展的体系中,资金才能有效利用并解决问题。贫困并不是孤立的事件,解决贫困不能就事论事,就人论人,一定要遵循产业的发展规律,遵循乡村的发展规律,这些年,在产业扶贫上,各地有不少经验,比如通过特色农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发展融合农业使贫困地区通过产业创新找到新的增长点,给贫困地区农民的持续增收找到有效路径。一定要注意遵守事物的规律,按照规律办事,不能人为的、想当然的制造一些项目,这样的项目往往是短命的。